简介
在我们之前的理论中,包括着 用户需求 => 业务逻辑 => 产品结构 => 原型图正向流程的理论,也包含着产品数据的理论,还包含着竞品分析的理论。这里增加toB系统设计的理论。
在做cpms时,提出了:字典、表单、统计、工作流等4大元素,今天看了界面设计方法的几篇文章,跟这个思路不谋而合,原文。
文章中他提出的4大元素是:活动、字典、看板、表单。活动融合着工作流与记录(表单)功能,是动态数据;字典含义相同,是静态数据;看板等价于我们的统计功能,表单指的是输出打印功能。相比而言,他的叫法比我的叫法更偏向于前端与设计一些,我的更偏向于后端。这里,融合一下,将元素表达为:字典、业务流程、统计看板、输出等4大部分。
在产品设计流程上:他的做法是业务设计与应用设计2个设计步骤,与我整理的业务逻辑+产品结构+原型设计的步骤含义相同,这一点我们不再赘述。下边来介绍 4大部分。
字典
定义
作用
基本操作
- 数据输入:用于对基础数据的输入和保存,分类并建立层级关系等;
- 数据维护:对基础数据的维护包括:追加、变更(履历保留)、发布、定时启用等。
- 数据发布:完成编辑,发布新的字典
注:
与我们之前的理解不同,字典虽是静态,却是变化的:字典功能输入的数据则必须按照要求进行不断地维护、改动(以适应需要)
业务流程
定义
作用
- 达成某个目标,完成某项任务
- 多节点流动、多角色参与
组成
业务流程本身可以由2部分组成:数据(表单)与流程。一个表单可以有一套流程,一套流程可以有多个表单。前者如审批流程(BPM中的方式),后者如销售订单、计划订单、生产订单组成的一整套流程(SAP中的方式)。
基本操作
- 表单的制作:定义表单的字段,及其规则(验证、计算、关联等)。
- 流程的制作:定义流程与节点,制定各节点的表单,或表单字段的显隐。
- 业务数据的输入:流程的发起与流转,要记录的数据等。
页面设计
某个节点在页面设计上要考虑如何构建一个“人-机-人”的工作环境,让用户工作得舒服、操作容易、处理效率高、智能化。应用设计包括了菜单栏、工具栏、滚动条、按钮(增删改查等)、上传/下载、其他链接等

注:
表单与工作流引擎是从技术上看的,流程是从业务上看的。流程依赖表单+工作流引擎来实现。字典也可以用表单的方式来实现。
统计看板
定义
- 看板:是以界面为载体进行数据展示的窗口。
- 看板功能:具静态或动态地展示、统计、分析数据的功能,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手段实现查询、计算、展示结果。
作用
利用看板功能可以用作对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展示、监控、导引等用途,如:
- 展示看板:展示各类查询结果的数据,比如:生产进度、风险预警,质量排名等。
- 监控看板:监控生产的关键数据,如发生超标、违法等问题,发出提示、警告等。
- 导引看板:综合通知、查看、展示的信息,如:系统门户、导航菜单待办通知等。
基本操作
看板的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:查询、展示。
- 查询: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查询,如:条件查询、模糊查询、数据钻取等;
- 展示: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数据、信息,展示形式包括:列表、曲线、图形等;
页面设计
看板的2点设计原则:
需要确定显示哪些对象(这里要思考为什么要显示这些对象),然后确定这个对象有哪些信息,最后确定展示的形式。
输出
定义
- 主要是用纸质形式为载体(包括电子版)展示数据的形式;
- 表单功能:表单有两种的代表形式:报表和单据。通常将常用的报表类数据、单据类数据用固化的格式展示或打印。一般在表单上不直接设置操作功能,也不用于输入数据。
作用
输出是从线上到线下的一种方式,可用于
- 组织内部线上到线下的业务
- 组织之间线上到线下的业务
分类
报表形式:通常展示的是多条数据,针对某个题目,将系统中某个时间段内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抽提、加工、形成分析报表。如:成本分析、销售排名一览、财务月报等;
单据形式:通常展示的是单条数据,表现形式也大多为卡式、列表,常见的使用场景有:发票、收据、领料单、工资条等。
基本操作
- 创建:按用户需要创建一个报表(统计)或单据(表单)
- 查看:查看该输出
- 打印:打印该模板
页面设计
报表的原型确定需要与用户进行细致的协商,最好要符合用户的日常习惯,通常业务设计师在报表功能设计时自由发挥的余地不太大。
报表类显示数据量比较大,多以表格形式;单据类为单条数据,可以为卡式、列表式或是表格形式。
总结
实施流程
- 确定用户的流程,包括整体、各节点、各节点数据
- 确定其中的静态字典型数据
- 确定各节点需要的看板,对象、数据、形式
- 确定需要输出的内容
基础服务
- 表单服务
- 工作流引擎服务
- 统计报表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