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中分成8章来讲述,其中第一章介绍什么是简单,为什么要简单,第二章了产品设计的步骤,由人物、场景而到情节来设计产品的逻辑,第三章总的来介绍了4种策略:删除、组织、隐藏、转移,后四章对4种策略的分述,最后一章所示算是结语。
前几天写了一个读书方法论,是从读这本书体会到的一个认知方法,那现在,将通过这个方法中想到的3个层次来总结一下这本书。
具体设计
-
错误提示的挫败感:对时间选择的设计

-
认知分层:地铁线路的颜色设计

-
突出重点:对万豪酒店页面的重新设计

-
网格优化

-
渐进展示:保存

-
期望路径与实际路径

知识
-
产品使用环境分析:
办公室:容易受打扰
家中:电视剧空隙
户外:繁忙
-
用户分类
专家用户:发烧友、高级用户
随意用户:用过类似产品,对新功能要求简单,中级用户
主流用户:有需要才会用的,问题导向型用户
-
产品与故事
产品的概念包括了使用者、使用环境,以及在什么情节中使用,这就构成了一个故事情节。
故事情节需要从观察使用者出发,然后从众多场景中,抽象出故事。故事中包含着需求与产品的特点
故事的精进还需要与不同的人去讲述,看其对故事(产品)的反馈,反馈的过程可以借助于原型与竞品。
-
墨水率
并通过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率:数据墨水率,墨水(像素)不应该浪费在那些不是内容或者重要的内容上。
设计原则
-
整体原则
-
删除原则
-
紧跟核心,去掉不必要的功能,去掉不完善的功能,强化核心功能
-
突出重点可以用颜色与大小来提示
颜色只用在最关键的一两点上
大小而不是粗体提示重要的内容,非关键的尽量是小字体,原文是如果这个内容重要程度是1/2,那么使用1/4的字体。
-
颜色也常用来表达认知分层
-
尽量避免错误提示,这样会给用户带来挫败感
-
尽量避免结构化表单,这样会给人以约束
-
能用图片就用图片,能少用文字就少用文字,精简文字,去掉冗余的描述
-
尽量避免打扰用户的注意力,使其分心
-
避免给用户过多的选择,过多的选择让人无法选择
为用户提供更少的选择,并为选择提供默认选项
-
有选择尽量又默认选项
-
组织原则
-
使用组织时,最重要是只强调一两个最重要的主题
围绕这些主题进行分块,这些主题本身是根据用户行为来分类
-
最好先对内容有效的组织,然后再考虑如何设计搜素
-
按时间与空间来组织
-
控制信息的层次,不超过3层,标题、子标题、正文。
降低控制信息,如网格,加粗,用均匀的浅色代替
-
避免用户自定义界面,用户往往不知道如何最有效布置
-
渐进展示内容,普通用户使用默认的简单功能,而必要时候可以选择更细节的功能
-
避免使用“高级”等字眼,会给人以被鄙视的暗示
-
转移原则
-
隐藏原则
设计思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