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概述
-
基本要素
以技术实现的物品,用以满足人们的需要
产品有3个基本要素:用户需要、技术、设计。
这里需要对这个顺序进行解释:从目前业内流程的角度上看,顺序是用户需求、产品设计、技术实现。但我觉得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看,这种顺序是不对的,如果一个设计者对有哪些技术都不知道,就没法进行设计。就如同医生若只知道给病人看病,却对开药一窍不通,那是万万不行的。
-
生命周期
产品有其生命周期,从新品、到成长、到成熟、到衰落整个过程。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同罢了。
既然有生命周期,就需要有全程的反馈与调整。
-
商品本质
产品本质是商品,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,完成其价值的实现。
2. 用户
我觉得产品的起点很难是用户,它的起点应该是“我”。“我”想做一个产品,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,解决他们的问题。
产品经理做产品与作家写作,音乐家作音乐本质上是相同的,都是从“我”出发,我想创作一首歌,我想写一本书,我想做一个产品。
这些作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,都有了商品的特性:满足人们需要,实现价值的交换。
这样就需要从“我”中出来,面向人们,面向社会,面向使用者。
2-1. 市场分析
对于通用互联网,细分出很多的赛道,从这个赛道看出去的用户,与另外一个赛道看出去的用户是不同的。
对于产业互联网,各个产业的发展、结构、上下游的关系、专业性、组织方式等等是差别很大的,理解这些背景,才能去理解用户。
这个行业有多少不同参与者,他们之间关系如何,有多少的用户,有多少的竞争者?
通过市场的分析,指导产品的市场定位。
2-2. 用户分析
定好领域才能去分析用户,组织方式、工作方式、教育水平、管理与技术位置、使用场景等等
将用户分成:
- 普通用户
- 主流用户
- 核心用户
等几个部分,为他们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。
2-3. 收集需求
2-4. 分析需求
- 用户为什么会提出来(动机)?
- 提出的场景如何(场景)?
- 这个场景中有哪些相关人,他们又有哪些需求(网络)?
2-5. 业务逻辑*
3. 技术
产品经理首先应该有自己的技术观,包括技术的发展观、技术理想。
一说到技术,很多地方都觉得它是一个客观的东西。但我觉得技术同样有很强的社会性。应用技术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,而这些问题都是与人相关的。
用户需求与技术之间有着相互的促进的关系,大多数时候用户需求推动着技术的进步,技术的进步也推动着用户新的需求。它俩共同决定产品。
4. 设计
对于医生看了病,学了医药,总归要回到给病人开药上。为什么想用“表达”呢,我觉得这一阶段更像作家,用产品表达他的敬意。而这个作品,既要有自己的特点,又需要避免与他人作品的雷同。
4.1 产品构思*
-
你能为用户做些什么?
在线化:将业务流程中哪些部分在线最合适?
智能化:用户产生的数据又能带来什么?
为每种角色提供有差异的功能空间?
需要哪些关键技术?
是否有技术通用解?
-
怎么来衡量设计的好坏?
怎么检测这些功能的有效性?
定义什么样的指标
需要埋哪些点
-
产出: 产品结构图
4.3 产品表达*
5. 总结
graph LR
A(行业分析)-->B(用户分析)
B-->C(需求收集)
C-->D(需求分析)
D-.->F>业务逻辑]
D-->E(产品构思)
E-->G(竞品分析)
G-->E
E-.->J>产品结构图]
E-->H(产品表达)
H-.->K>产品原型图]
H-->I(产品开发)
style F fill:#F9F
style J fill:#F9F
style K fill:#F9F
1套流程:
3个元素: